新闻详情

助力科技成果跨越“死亡谷” ,北京走出概念验证新路径

为了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步伐,加强科学技术转化运用,帮助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跨过号称“死亡谷”的最初一公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积极推动优质早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取得了一系列成效。2022年6月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支持科技成果概念验证,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合开展产学研医协同合作,实施概念验证活动。


投入近5000万,支持38个概念验证项目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共支持38项高水平科技成果找到合意的概念验证团队,助力早期科技成果跨越“死亡谷”。
其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的项目20项,占比53%;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的项目14项,占比37%。

10余项成果来自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研发成果,如北京协和医院的“治疗糖原累计症的新型药物制剂概念验证”成果基础扎实,指标清晰;北航的“晶圆级原子力显微镜概念验证”,国内市场规模约10亿元,目前无产业级自主产品,北航技术团队目前已成功研发科研级产品并拥有针对性能提升的关键技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轨道机车走行部运行监测与维护验证”是针对国产麒麟系统进行开发,对于该领域的技术突破是很好的尝试,在轨道应用方面已有一定的前期工作积累等。

走出北京概念验证服务新路径


为落实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相关要求,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面向在京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搜索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早期科技成果,聚焦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择优遴选出优质科技成果,面向社会公开张榜,广泛征集有能力的创新主体揭榜。

从转化应用角度组建科技成果所有方、行业领域专家、投资专家等组成评委团,以“路演”方式,公开竞逐择出承接单位。同时充分发挥朱雀科技项目经理人团队的专业服务能力,对科技成果和承接团队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最终38个实力强、匹配度高、开发路径清晰的概念验证团队成功揭榜。其中企业承接34项,占比90%,绝大部分是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的企业10家,占比26%,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的科信必成、大伟嘉、力康达,高端装备领域的玛斯特、健平金星,集成电路领域的时代民芯等企业。

聚焦原始创新“最初一公里”


大量的基础研究科技成果,从概念验证走到实际产品的成功率很低,大部分可能会止步于其方案的“产品化”阶段。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通过“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成果转化概念验证项目”专项实施,将支持环节前移,将科研人员的创意转化为具体技术原型或可初步彰显其商业价值的技术雏形,从源头上杜绝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象、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师聂振国表示:“在骨延长磁驱动髓内钉研发即将进入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的关键时间节点,概念验证项目特别及时地提供了经费支持和产业配套。我们将与承接企业一起努力合作,推动髓内钉项目早日实现产业落地,造福广大病患者。”

北京水木东方医用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王彬彬总经理激动地说:“很高兴‘膝骨关节炎中医康复综合治疗仪概念验证项目’能够得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度的拨款已经收到,接下来我们将与望京医院一起紧锣密鼓开始工作。”


下一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根据各区的产业定位,通过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支持,加强跟踪服务;以概念验证项目带动高校院所机制体制改革,鼓励中小微企业采用“先使用后付费”等方式承接科技成果;加强对概念验证项目的分级分类,强化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降低成果转化风险。通过不断提升本市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效能,强化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首都贡献。

来源:创新创业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