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北京合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中关村社团第三联合党委联合主办的“大数据可视化应用场景探索之——智慧园区建设研讨会暨对接交流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壹号、金隅文化科技公司、中关村翠湖科技园等园区代表以及各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向!蜂鸟视图作为室内外空间信息可视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并分享了在空间信息化助力园区智慧化建设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智慧园区:从“九通一平”走向“新九通一平”
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类产业园区有1500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的产业园区近1700个,国家级产业园区400多个,产业园区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20%以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因此,蜂鸟视图认为,产业园发展关乎国家后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国家政策来看,2012年以来中央和地方颁布了多项政策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国内各类型园区也加大了在园区智慧化方面的投入,基本实现了“九通一平”,但也存在着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不完善或陈旧、运营管理模式粗放、技术手段不足、配套服务薄弱等痛点问题,阻碍了园区发展。这也表明——传统园区要持续升级改造,成为具有可视化、精细化、平台化的智慧园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而最终实现从“九通一平”走向“新九通一平”。
名词解释
传统“九通一平”:“一平”为土地自然地貌平整,“九通”为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优先网络管线。
新“九通一平”:信息通、市场通、政策通、配套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物流通、管理通的21世纪新园区。
在本次智慧园区建设研讨会上,与会园区代表以及各行业领军企业代表一起进行了“四问”园区智慧化转型,大家各抒己见,收获颇多!
中关村软件园智慧园区业务总监田增跃认为,数据孤岛是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第一,园区的运营管理人员需要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未来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的问题。
第二,园区在可视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
第三,园区需要建立大数据平台,解决数据的统一存储、统一调用、统一管理等问题。
第四,搭建数据组建平台,实现各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对于应用端的和数据呈现端的数据支撑。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集成部经理盖军先认为,数据孤岛的问题是信息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一直会碰到。
那为什么会有数据孤岛的问题?他认为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涉及众多不同部门和不同系统,有各种标准化和不同的运营公司等,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信息孤岛难以避免。
针对如何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盖总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太极股份今年年初在雄安新区中标了一个智慧园区的项目,该智慧园区的规模相对比较适中,能够容易实现一个甲方、一个等级、一个运营单位,这样甲方对需求的理解、对需求的提供、业务牵头和需求打通的会更便捷,可以在项目建设中完成一个“优质”闭环。
此外,盖总认为很多项目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建设轻运营,前期项目建设投入很大,后期具体使用过程中问题不断,但是少人问津。所以他建议最好成立一个专门的园区运营单位来进行项目的日常运维,该运营单位最好和甲方、投资方、信息化公司、总包方等一起合资成立。总之,优质的运营服务能更好地为信息化建设服务,能协助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
北京北控智科能源互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保军认为由于体制原因数据孤岛的问题由来已久。他介绍到,今年3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纲要要求到2025年,北京将基本建成统筹规范的城市感知体系,整体数据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全域场景应用智慧化水平大幅跃升,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
在今年年初北京政协会议上,北京政协委员吴晨也建议构筑数并维护数字底座——所有城市场景的营造均建立在统一的数字底座之上。数字底座融合多源异构的全空间三维数据,建立实时映射的城市信息模型与物联感知体系,构建城市运行与管理“一张图”,实现城市全要素的数字化和语义化,城市运行全场景的实时化和可视化,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协同化。
如果数字底座没有打扎实,数字孤岛永远解决不了。
中关村软件园田总认为,首先需要对园区的业务诉求进行分类归纳和处理。中关村软件园将园区的需求分为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进出的人员和车辆管理等,这在去年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工商、税务、法务、政策、人才、项目对接等可通过智慧建设实现全覆盖;商务服务,主要包含园区内从业人员的吃穿住行,从而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个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面向园区的招商、物业、租赁管理,活动组织等都可以通过智慧建设实现全覆盖。
总之,智慧园区建设不是一招而就,是一个分步、分阶段实施的工作,需要逐步提升,逐步优化!
对于如何实现全覆盖的问题,田总介绍到,中关村软件园从06年开始建设第一数据中心,截止目前已有三个分布式的数据中心,能够提供2000以上的数据机位IDC服务,这是中关村软件园这么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
此外,中关村软件园也通过自有的大数据平台和子系统最终将业务通过智慧建设实现全覆盖。田总表示他们在建设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整个数据平台的系统规划,最终实现了互联互通,也有了一些数据化的前端——比如园区的智慧交通、车辆管理、智慧停车等,这个在特殊时期尤为重要。
太极股份盖总认为全覆盖就是他们现在做的物联网,包括光纤,展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做得非常扎实。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数据采集,没有可靠的数据来源,没有实时数据更新,后期也不会有可视化的系统。
此外,盖总表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物联网传感器采集了大量园区基础数据信息,如何对园区大数据的价值进行考评?如何进行数据有的放矢的全覆盖?这些都是园区运营人员需要关心的问题。
中关村软件园田总认为首先需要用信息通讯手段实现信息触达。第二,用服务的提供、服务的交互方式实现信息触达。就中关村软件园来说,他们主要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移动端工具来解决服务触达的问题,同时面向园区的B端和C端提供具象服务;此外,园区的领导和运营者可以通过PC端进行信息管理管理、业务下达。
第三,用各类信息推送来进行交流管理,主要是通过园区内的室内外大屏。第四,在园区智慧交通设施方面,中关村软件园也在和无人车、机器人等第三方在合作,为软件园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应用、测试、展示场景。
太极股份盖总认为服务触达就是让老百姓和企业有获得感——简单来说就是你给他们提供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对政府园区等服务行业,让老百姓少跑路,一次性把业务办好,就是实际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所以,盖总认为园区服务触达是业务下沉,要真正为企业、为老百姓、为园区的管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以人为本。
北京玖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家琪和太极股份盖总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智慧园区的定义,园区是介于社区和智慧城市中间,社区是满足老百姓生活,园区是解决老百姓的工作。在明确为谁服务后,智慧园区建设能更好地解决服务触达的问题,能更好地进行智慧园区可视化智能管理!
针对智慧园区建设如何提升服务创新能力,中关村软件园田总认为,需要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智慧化的手段来提升园区的创新生产,主要如下:
第一,创新主体高速发展,优化创新生产。就中关村软件园来说,其大数据平台能够进行企业基础数据的分析,了解企业企业需求,为企业进行投融资、人才服务等服务,满足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相对应诉求,助力园区企业发展。
第二,完善生活服务,提供科技创新的能力。为从业者提供更好的园区环境和从业氛围,让从业者更安心地工作,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第三,加强公共服务,提升服务品质,构建园区高效运营体系,主要是针对园区的运营管理和物业管理等。
太极股份盖总认为,服务创新能力就是在园区运营的时候做更多精细化的工作,去把一些传统的东西做更多沉淀,最终服务到具体的事情中去。
通常来讲智慧园区的建设是本着降本增效的目的去,园区信息化的投入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成本,但是也需要在提升园区运营方面有所创新,努力提高园区运营能力。
举个例子,通常一个园区的水电气运营通常是由相对应的公司去做,如果我们要做园区的运营,在水电气这块除了能做大数据挖掘、图表分析,甚至还能做一些精细化的大数据分析——比如公安安全预警等,还能与园区的传统业务运营相结合,提高园区的收入,降低政府的财政投入。
北控智科王总认为,智慧园区的服务触达和创新服务能力的提升只能通过运营来解决。在运营的过程中,技术是手段,运营管理人员需要用商业运营来推动科技创新,最终用数字化去为创新提供支撑。只要商业运营能切实解决用户问题,用户肯定也会去为效果买单的!
他还补充到,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园区,要从数据的最底层打通数字感知体系建设,要通过园区的运营和服务来进行创新,要通过商业运营的手段来解决现有问题!